
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是广为流传的句子,提到苏州几乎无人不知。而苏东坡在他的诗句中也提到过:“至苏州而不游虎丘网络配资之家,乃憾事也。”这句话让虎丘变得更加有名。
虎丘之所以广为人知,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这里被认为是吴王阖闾的墓地。关于吴王阖闾墓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一书中。书中写道:“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,十万人治冢,取土临湖。葬经三日,白虎踞其上,故名虎丘山。”这段记载描述了吴王阖闾墓的规模和神奇现象,白虎出现在墓上,使得这个地方被称为“虎丘”。
除了这些记载,吴王阖闾墓还与三千多把宝剑有关。传说在阖闾下葬时,墓中放置了三千多把宝剑,这些宝剑有扁诸剑、鱼肠剑等,每把剑都代表了宝贵的意义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曾东巡至虎丘,并命令掘开阖闾的墓,试图寻找这些传说中的宝剑。但遗憾的是,挖掘工作没有取得成功。
展开剩余56%清朝时期,著名书画家顾湄在《虎丘山志》一书中也提到了虎丘的剑池。他写道:“虎丘剑池,相传深不可测,旧志载秦皇发阖闾墓,凿山求剑,其凿处遂成深涧。”在书中,顾湄还写到自己曾到虎丘观赏,写下了诗句:“吴王埋玉几千年,水落池空得墓砖。地下谁曾求宝剑,眼中我已见桑田。金凫寂寞随尘劫,石阙分明有洞天。”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虎丘历史的感慨,同时也让人们对虎丘的历史更加充满了神秘感。
那么,虎丘是否真有剑冢呢?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。上世纪50年代,虎丘景区对剑池进行了疏浚工作。当时,景区工作人员在抽干剑池水后,进行了实地勘察。根据《新苏州报》上的报道,工作人员在池底发现了一个洞穴。因为洞口较小,勘察并未深入。
到了1978年10月,虎丘景区工作人员再次疏浚剑池,并清除了池中的淤泥。结果令人吃惊:在剑池北部底部,发现了一个狭窄的“人”字形洞穴,洞高大约有3米,足以容纳一个人通行。洞穴底部还有三块横叠的石板,显然是人为安置的。经过进一步研究,这种墓葬形式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洞穴墓相似。因此,这个洞穴很可能就是吴王阖闾墓的入口。
至此,关于吴王阖闾墓的谜团似乎更加扑朔迷离。虽然并未直接确认这个洞穴就是吴王阖闾的墓,但这一发现却无疑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,令人对虎丘的历史充满了更多的好奇与探讨。
发布于:天津市悦来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